投稿指南
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,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,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,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。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、删节权。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,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。 一、投稿方式: 1、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。 2、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。 二、稿件著作权: 1、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,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,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。 2、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,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。 3、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、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。 4、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,即不允许一稿多投。 5、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: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、复制、摘编、表演、播放、展览、发行、摄制电影、电视、录像制品、录制录音制品、制作数字化制品、改编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,以及出版、许可其他媒体、网站及单位转载、摘编、播放、录制、翻译、注释、编辑、改编、摄制。 6、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。 7、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,未经我方许可,任何网站、媒体、组织不得转载、摘编其作品。

关于高等教育对人文与科技文化知识选择的思考(2)

来源: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期刊导读 时间:2021-07-0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三、高等教育对人文与科技文化的把握 (一)确立培养兼具人文精神与科技素质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,

三、高等教育对人文与科技文化的把握

(一)确立培养兼具人文精神与科技素质的教育目标

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,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,也是落脚点。高等教育在文化选择中要发挥协调人文与科技的作用,首先就要确立好与之相符的培养目标。2015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发表了《反思教育:向“全球共同利益”的理念转变?》的教育报告,强调提出在这个错综复杂的时代,教育要去功利主义,体现人文关怀,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。而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需要反思,从而加强学生的“全人教育”。在人文与科技方面,就是培养人文精神与科学技能兼具的人才。一方面,高校需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,崇尚科技,感受科技的“真”与“美”;另一方面,高校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,提高道德水平,学会做人,学会求知,学会共处,学会做事等等。在具体要求上,学习自然科学与职业技术的学生,要学习一些人文社会学科的知识,而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生,也要了解一些相关的科学技术知识,使得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后不仅有一技之长,也具备高深厚的文化素养。总之,高校需要确立培养兼具人文精神与科技素养的人才的教育目标,才能在文化选择中平衡和协调好人文与科技,培养符合时代需要和人的本质发展需要的人才。

(二)提供多样化选修课程

卡尔·波普指出:“进化和进步的主要动力是可供选择的物质的多样性。”欧小军解释为“多样性的选择是事物发展的直接动力,高等教育的多种文化选择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。”具体到高等教育文化选择上,提供多样化的文化课程,能为各种需要传承的文化提供传承的载体。高校在为平衡人文与科技发展的过程中,应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公选课程,让学生自由选择。因为高校的课程实施是文化选择、传播的重要途径。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史上,每一次变革几乎都涉及课程,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,改革家都试图通过开展新课程,保守派则要捍卫传统课程。高校为平衡和协调人文与科技知识发展和传播开设的选修课程,既要包括传统文化类课程,也要包括时代前沿科技类课程,既要包括人文精神的培养课程,也要包括科技知识的普及课程。其中还可以包括人文与科技的交叉学科,如科技哲学。此外,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知识,联系生活。如张龙革所言,“教学必须超越单纯的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传授,应致力于培养大学生解读科技知识和人文知识的理解力,也就是要增长大学生的智慧”。

(三)专业与人才评价再思考

雅斯贝尔斯说:“学校越开放,对外部要求就越敏感,从而过于轻率地适应眼前的需要而放弃长远的责任的危险越大。”高校既要适应社会的发展,又要承担长远的责任。现今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旺盛,自然科学的专业影响力也远胜人文学科,高校在运行和发展中,不能弱化自身保存和传承文化的职责。然而高校要通过文化选择平衡和协调人文和科技学科的发展,培养综合素质人才,不得不面对一些现实问题。专业方面,在教育评估中,科研是重要指标,然而因为学科性质,自然学科的影响力较大,对学校排名和社会地位的影响也较大,所以人文学科及人文类高校在竞争中处于劣势。另一方面,在上文中也提到,社会对科技类的人才需要远胜于文史类,而且普遍来看,科技人才的待遇高于人文类人才,所以学生们选择时多偏向于自然学科。面对这些现实问题,这就需要在就需要对专业和人才的评估进行再思考。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,在公共选修课环节,可要求人文和科技知识两类学科必须各达到一定的分数标准;在教育评估时,评估标准制定者与评估者都要考虑到学科性质的差异;社会弱化大学综合实力排名的影响,提高人文学科人才地位;高校加强人文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,提高就业竞争力,扩宽其就业途径等。

在科技时代,社会也需要人文。在人文与科技失调的今天,高等教育在文化选择中要发挥杠杆作用,平衡和协调人文和科技的发展,培养兼具人文精神和科技素质的人才,这是社会的需要,是时代的重任。但高等教育在对科技和人文的选择中,不能鼓吹人文专业,不能因为开设文科专业的成本较低,以借着发展人文的借口一味扩大文科专业的招生规模,忽略了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就业问题,从而加大结构性失业问题的严峻性。总之,高等教育在文化选择中要协调人文与科技,又不能忽视社会和学生的现实问题。至于如何把握现实需要与长远发展之间的张力,这需要教育家们以及全社会共同思考、讨论。

文章来源:《辽宁科技学院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lnkjxyxb.cn/qikandaodu/2021/0709/574.html



上一篇:科技档案管理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建议与思考
下一篇:科技发展如何处理好开放与自主的关系

辽宁科技学院学报投稿 |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编辑部|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版面费 |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论文发表 |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18 《辽宁科技学院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